为什么说***清明蔗毒过蛇***
"清明蔗毒过蛇",意思是说到了清明时节,也到了上一年甘蔗最后的储存期限。随着气温不断升高,此时的甘蔗易霉变,并不断生长繁殖。在此期间,如果食用了霉变的甘蔗,容易引起中毒症状,其毒性可能会超过毒蛇,所以才有“清明蔗毒过蛇”的说法。
甘蔗是果中佳品,味甜爽口,深受人们喜爱。但如果食用了已经发霉变质的甘蔗,轻则可能引起严重的食物中毒,重则甚至会危及生命安全,造成终生遗憾。
在现实生活中,"清明蔗毒过蛇"是有一定道理的。在清明节前后,由于甘蔗已经经历了近一年的储存,其汁液、精华基本消耗殆尽,极易发生霉变,此时,人们在吃甘蔗时,就要格外小心,以避免因食用霉变甘蔗,而发生中毒事件,如我们常见的“红心甘蔗”,就是清明时节期间发霉变色的甘蔗,食用这种霉变甘蔗后,轻则腹痛、恶心、呕吐,重则可能会出现惊厥,休克等病症,如不及时就医治疗,甚至可能会因延误治疗,进而导致更大的疾患。
据医学资料记载,食用霉变甘蔗发生中毒,是由于在发霉变质的的甘蔗中,含有节菱孢霉菌。节菱孢霉菌是一种不常见的霉菌,属于植物腐生菌。
一般来说,在新鲜的甘蔗中,节菱孢霉菌含量很低,只有0.7%-1.5%,基本上对人体构不成危害。在每年的3-4月份期间,随着气温回暖,加之甘蔗由于存放时间久,其精华基本消失殆尽,在甘蔗因储存不当等原因发生霉变后,节菱孢霉菌就会乘虚而入,入侵到甘蔗的果肉中,并进行大量繁衍,病菌覆盖率可达到34%-56%。人食用这种毒甘蔗后,节菱孢霉菌会被人体迅速吸收。一般来说,潜伏期短则十几分钟,长则几小时。轻度中毒,将会出现恶心、呕吐、腹痛等症状;中度中毒,将会出现视力模糊、失语等症状;重度中毒,将会出现抽搐、昏迷等症状,严重者,甚至将危及生命。
前几天,我单位一位同事,在与女友逛街时,见到有卖甘蔗的商贩,也没仔细看看甘蔗质量如何,买了根红心甘蔗后,就直接让商贩榨汁饮用了。之后,他俩就出现了呕吐、腹泻、腹痛等症状,好在经及时就医治疗,才避免了进一步的中毒症状。
如果小伙伴们因食用霉变甘蔗而导致中毒,应在第一时间迅速就医治疗,通过采取洗胃、灌肠等常规方法,及时将体内的节菱孢霉菌等毒物排出,并对症进行治疗,进而避免和减少给身体带来更大的损伤。
俗话说,防患于未然。目前,食用霉变甘蔗中毒,仍然没有特效解毒药和特殊的治疗方法,最有效方法,就是预防进食发霉变质的甘蔗。通常来说,要采取“摸、看、闻”的方法挑选甘蔗:“摸”就是触摸甘蔗的软硬度;“看”就是查看甘蔗的外表是否有污染创面、瓤部是否新鲜;“闻”就是感触甘蔗有无异味。新鲜的甘蔗蔗杆紧致,肉清白,味甘甜,有清香味道,而霉变的甘蔗外皮无光,蔗杆松软,瓤部为浅棕或红色,或伴有灰色斑点,有异味。
“清明蔗,毒过蛇”有什么科学依据吗
很长一段时间以来,人们都有一句谚语“清明蔗毒过蛇”。此外,媒体近年来也报道说,有些人怀疑吃清明的嚼甘蔗会引起不适。因此,人们怀疑嚼甘蔗在清明节期间能否安全食用。一些专家指出,这种民间谣言是不可信的!
“清明蔗毒过毒蛇”吃了它,你会得什么神经疾病,这只是谣言,绝对没有科学依据。众所周知,甘蔗成熟的主要成分是蔗糖,蔗糖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营养成分,食用后绝对不会引起任何疾病。
果蔗是一种热带作物,生长在世界上几十个国家和地区,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。就这点来说,嚼甘蔗本身肯定是一种健康有益的食物,然后才能推广和广泛种植。民间流传的“清明蔗毒过蛇”这一说法,也有一定的背景,因为古代没有科学的种植方法。果蔗一般在春节后收集,清明时气温缓慢上升,容易变质。然而,现在由于品种的改良,科学种植的甘蔗的抗病害能力增强,成熟度和保质期大大延长,因此清明节后可以保持嚼蔗的品质。因此,“清明蔗毒过蛇”的说法在现代不再适用。
另一方面甘蔗中所含的碳水化合物是真菌生长的温床,因此在生长后期糖含量降低,抵抗力减弱,很容易导致甘蔗中出现空心和红心的状况,这也是作物正常的生态现象,但是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这种红心的甘蔗最好还是不要食用。